端午节,是地道的情人节。古老的中国,没有西方的浪漫,一直没用“情人”这个温馨的称谓。我不知道是祖宗的腼腆,还是世俗的压力,抑或是传统的习惯。你吃粽子了吗?我问,问自己,也问朋友。在各种口味、各种颜色、各种风情的粽子充斥眼球的时候,谁不想吃上一个、两个,然后闭着眼睛回味那久远而动人的故事?!楝叶包裹的粽子,棱角分明。因为它有着厚重的积淀——粽子是裹着屈原一腔爱国之心,投进汨罗江里,吊祭《离**》、《天问》、《九歌》等诗篇。所以,粽子是诗人节的彰显。粽子是裹着伍子胥一双忠良之眼,挂在吴京东门上,让吴国忠臣屈死后尚能怒视越国军队入城灭吴。所以,粽子是忠良节的象征。粽子是裹着东汉曹娥的一躯孝节之身,以十四岁的弱小之体投江救父,终于五日后抱出父尸。所以,粽子是孝道节的昭示。农历五月初五,这个两千多年前形成的古老而年年都有的传统节日,都吃粽子。但称谓众多,如:午日节、重五节,五月节、浴兰节、女儿节,天中节、地腊、龙日等等……称谓之中,是悲壮,是心酸,是感动,是激烈,是……美丽!伟大!留在祖宗记忆深处的人、事、物,经过世代相传,遗传到我们的脑中,忘也忘不掉,时常冒出心淼之尖,让人回味个中的酸甜苦辣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