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潘祥记厂家直销尽享出厂价关于粽子的十个冷知识——其实你一点!都不!了解!粽子!我们的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吃食,端午节吃粽子已经刻印在每个人的本能之中。但是对于这么常见的粽子,你真的了解它吗?1,吃粽子不是为了纪念屈原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,那时候称“角黍”。最早记载“角黍”的为西晋周处的《风土记》,里面就提到“仲夏端五,烹鹜角黍”,“俗以菰叶裹黍米,以淳浓灰汁煮之,令烂熟。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日啖之”。南北朝梁宗懔写的《荆楚岁时记》,一本专门记录古代楚地(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)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书,提到了粽子,不过,是在夏至才吃,“夏至节日食粽,周处谓为角黍,人并以新竹为筒粽”。也就是说,在很早之前,我们的端午和夏至都吃粽子,和屈原并没有什么关系。后来我们吃粽子和纪念屈原联系起来,是因为南朝梁时吴均写的一部志怪小说《续齐谐记》,里面的故事就是大家现在知道的内容,“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,楚人哀之,每至此日,辄以竹筒贮米,投水祭之”。2,苏州等地,粽子是为了纪念伍子胥。《苏州府志》记载:“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,非屈原也。”3,粽子早期是牛角形状角黍早期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,“天子乃以雏尝黍